红烧蹄髈其实最早属于闽菜,但传到上海之后,极受欢迎,再加上大厨们一次次的改良,反而是名头比以往更响了。
烧得好的红烧蹄髈,肉皮油光滑亮的,看着贴得紧实,其实用筷子一戳就进去了,挑开一点皮,连着下面的油皮肉,再带着点肥肉和瘦肉,香,还不腻。
烧蹄髈用猪前腿最好,油而不腻,肉质软烂,口感好,也更香醇。蹄髈焯水拔净毛,备用。冰糖炒糖色,放蹄髈,翻炒上色,再放老抽、料酒,翻炒成酱红色。下葱、姜、大料、桂皮、白糖,然后从锅边上加水,不要没过蹄髈,要露出皮。
大火烧至猪蹄上色,改小火炖烂,火候足时自然美,收汁浓稠,蹄髈色泽红亮,停火,便大功告成。
腌笃鲜,源于徽菜,却是在上海发扬光大,成了鼎鼎有名气的本帮菜。
汤汁白浓,肉质酥肥,笋清香脆嫩,鲜味浓厚。上海的冬天,一定是得喝上一碗的。鲜味煲进汤水里,一口落了肚,热热乎乎。
腌笃鲜少不了咸肉,再加鲜剥的冬笋,新鲜的肉,小火慢炖,一锅热气腾腾,再美好不过。这菜简单,料备齐一锅炖,滋味总不差,可要做好,还是要考功夫的,选料火候,少不得一样。
有人好用金华火腿替代咸肉,以为能更显档次。金华火腿味道必是不差的,可这腌笃鲜,火腿加来添些滋味尚可,咸肉,不能少的。有咸肉笃出的汤,才最合冬笋鲜甜,光用火腿,那算什么。
白斩鸡不仅在上海出名,在东南沿海地区都很受欢迎,做法大同小异,保持了鸡的原汁原味,皮黄肉白,滑嫩鲜美。
在广东这些东南沿海地区,叫法也有点不同,叫做白切鸡。而这白切鸡到了上海就改叫“白斩鸡”了,盖因上海话里,“切”与“吃”读音十分相似,一不留神,“白切鸡”就成了“白吃鸡”了,便干脆以“斩”代之,读来反而更有气势。
老吃客的心目中,白斩鸡要诀是“嫩”。标准的白斩鸡,当然应该用赫赫有名的、放养的浦东三黄鸡来做,理想中的白斩鸡闪闪发亮,皮要脆滑,肉需细嫩,皮与肉之间还有一层薄而均匀的水晶冻隐隐闪烁。
因为这只鸡在沸水烫熟后,被迅速置入冷水激冻,冷热骤然间交战,反复多次,才能淬出这般脆嫩弹性。
夹起一块肥嫩流油的鸡肉,蘸一下特制的酱油,入口只觉得皮脆肉嫩,汁香味浓,“真正做得好的白斩鸡都是有咬劲的,肉里厢纤维长,但不会塞牙缝。一口吃下去,香味道好像在嘴巴里喷出来。”
未完待续......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